農業標準化管理辦法 |
(1991年國家技術監督局令第19號發布) 第一條 為了實現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技術進步,改進農產品質量,增加產量,提高經濟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農業標準化是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的標準化。它的主要任務是:貫徹國家有關方針、政策,組織制定和實施農業標準化規劃、計劃,制定(包括修訂,下同)和組織實施農業標準,對農業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 第三條 農業標準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項綜合性技術基礎工作,農業標準化計劃應納入國民經濟和科技發展計劃。
第四條 對下列需要統一的技術要求,應當制定農業標準(含標準樣品的制作):
第五條 農業標準分為強制性和推薦性標準。與安全、衛生有關的技術要求,重要的涉及技術銜接通用技術語言和國家需要控制的檢驗方法、種子與重要農產品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強制執行的標準是強制性農業標準。 第六條 為貫徹農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根據地方發展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開展農業綜合標準化工作,縣級以上各級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制定農業標準規范,推薦執行(法律、法規規定強制執行的例外)。
第七條 制定農業標準應當符合下列原則: 第八條 當制定農產品標準涉及到幾個部門時,應由一個部門牽頭,聯合其他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 第九條 強制性農業標準必須執行。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不得銷售、調運、進口和使用。 第十條 對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農產品、種子等,可以向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或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授權的部門申請產品質量認證。認證辦法,按國家有關產品質量認證管理的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負責組織農業標準的實施,對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檢查;縣級以上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本行政區域本行業內負責組織實施農業標準,并對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根據需要設置的檢驗機構,或授權的其他單位的檢驗機構對農產品、種子是否符合標準進行監督檢驗。 第十三條 凡收購、銷售的農產品、種子,都必須接受第十二條規定的檢驗機構的監督檢驗。 第十四條 違反本辦法有關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的相應條款進行處罰。 第十五條 農業標準屬科技成果,對技術水平高,效益顯著的農業標準,應納入相應的科技進步獎勵范圍,予以獎勵。 第十六條 本辦法由國家技術監督局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原國家標準局頒發的《農業地方標準和農業推薦性標準代號、編號的規定》、《關于改革農業標準化工作的幾項規定》即行廢止。 |